Xin-Yu
  • 首頁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服務收費
    • 演講邀約
    • 晤談空間
    • 合作夥伴
    • 申訴管道
    • 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網站
  • 專業團隊
  • 諮商預約
  • 心寓文章
  • ENGLISH

三十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呢?

3/29/2023

0 評論

 
圖片
文|麥志綱 臨床心理師

你快樂嗎? 你滿足自己的生活嗎? 你覺得變老讓自己的智慧增長嗎?還是你找到平衡內心的方法了嗎? 

        三十歲的時候,我在做什麼?有什麼事情是在這時應該做的、必須做的、或是建議要做的呢?我是有什麼該完成的時候,在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應該要完成的。

        我拿自己打個比方,雖然三十歲離自己已經距離好幾年了,但很值得回想看看三十年的歲月中自己到底完成了什麼事情。 如果我想要回想一下自己到底完成了什麼,有時候憑空想像真的會有點不知道該思考什麼,我或許會說出很多表面的事情,例如我去過了美國幾次,去了幾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旅行、追到了自己喜愛的女孩子、還是終於完成了學業之類的。那別人的期待呢?我在三十歲之前又符合了身邊人的期待有多少呢?我是不是如爸媽所願找到了一個好職業、還是我們在感情上發展順利、還是我真的完成了什麼了不起的作品獲得身邊人的讚賞。

       我到底要用什麼標準來想這件事情呢?選擇什麼樣的標準,確實是比回想各式各樣的事蹟來的難得多了!你快樂嗎? 你滿足自己的生活嗎? 還是你覺得變老讓自己的智慧增長嗎?還是你找到平衡內心的方法了嗎? 你會選擇什麼標準呢?

       我這裡選擇了一個標準來看看自己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我用了Karl Pillemer博士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的幾個判斷標準,來回答看看到三十歲時自己到底是什麼狀態呢?

第一:我是否找到了一個職業,能給我帶來內在的酬賞。
        當剛念完書時,或許跟大家想的都一樣,很想要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什麼是自己愛的工作呢?基本上就是你會許不會太在意薪水,但你確實很喜歡自己工作的內容,不會一直在糾結自己的去留,剛出社會的時候你甚至會幻想這會是很長時間的工作。而三十歲的時候我自己是否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呢?基本上我覺得自己是,我們的工作薪水並不多,但必須不斷的自我要求與吸收知識,是讓這個工作一直在流動與成長的特色。能夠為了工作忽略外在的報酬,而找到內在喜愛而驅動的酬賞,對於三十歲的日子來說,或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三十歲之後或許你會開始考量更長時間的人生規劃,你可能會開始尋求更穩定的生活。

第二:願意多說“好”
        在大學的時候,跟好多人一樣,大學老師喜歡灌輸你所謂的“批判思考”,希望你對事物抱持懷疑,懂得批判,找到許多事情的不合理之處。在自己年少青春的觸動下,再加上師長的推波助瀾,很多人或許跟我一樣,在二十出頭時是人生最叛逆與懷疑的日子。但如果一直用同樣的心態去面對世界,是不是讓我們損失的更多呢?這是我後來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問自己的問題,或許你會有很多對事物的懷疑,你會有一股趨力想要留在你覺得舒適與安全的狀態之下,但隨著接近三十歲,我想要嘗試的更多,想的也更複雜。對別人說好,或許從以前的困難,到現在的容易,但說好的背後,是一種想要參與,追求每件事物有用之面的想法,批判對於這個年紀的自己有時候實在是無濟於事,甚至顯得有點幼稚,雖然時常依然如此,但更多時候轉而期望尋找每件事有用的面向,突然覺得生活多了許多角度可以觀看了,世界也稍大了一些。

第三:情緒智商的表現更勝於智能表現
       變老的代價,應該是更懂得與社會與人相處,而所謂的社交技巧應該懂得更多。而與人相處最依賴的是情緒的調整與認識,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變數,往往是我們生活中負面情緒的來源,或許二十出頭或更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很任性地不在乎一切,想把情緒表露無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或許會更在乎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存與廢,你不會再認為任何友誼都是可以虛霍無度的,而選擇任何相處也都不再那麼毫無表留了,因為開始同理別人的感受,你會變得比較收斂,有時候或許調適不好感覺像是壓抑。但情緒的調整與表現合宜,或許是三十歲的我們最值得問自己的問題,我是否因歲月增加成熟了,而情緒更穩定了,表現更合宜了。如果是我自己這或許是表現比較差的,有時候內心還是很容易因為相處而產生不滿與憤怒,但好在比起二十出頭的自己,可能有好些了吧!

       很多人會哀悼三十歲的到來,自己被逼得從稚嫩必須轉向更多承擔,而自己的生活也不再是想要怎樣就怎樣的生活,好像一切都需要未來老年時期開始準備,一切都需要穩定的狀態。但其實現實中,那個差異不會如此的大,你可以在三十歲依然保持開放心態,保持想要嘗試的態度,沒有人會覺得你很怪,而是覺得你更成熟。在與人相處、在工作與否、在是否進入下一階段的人生上,我們可能會走向更保守更窄的狀態,但也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智慧的增長,找到平衡自己情緒的方式,而不吝嗇於嘗試。
​
        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不論是現在幾歲,你是否已經結婚、還是在某條路上努力,三十歲的時候,我在做什麼?

​
圖片
​作者/
麥志綱 臨床心理師

現任   心寓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經歷  坐忘心理治療所所長、宇聯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新竹生命線員工協助方案特約臨床心理師

​專長   因關係、成長、或生存處境所延伸的受苦經驗;憂鬱、焦慮與情緒議題,以及相伴的思緒困擾;對人際相處的失落與角色轉換議題;創傷經驗所延伸的適應性問題;面對精神疾病所帶來的生活適應困境;自我的成長與認同困境;關係衝突與家庭生活困境。
本文文章出處
預約麥志綱心理師
0 評論

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


發表回覆。

    作者

    心寓心理師群

    文章時間

    五月 2025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七月 2024
    六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類別

    全部
    人際關係
    伴侶關係
    家庭互動/親子關係
    自我探索
    認識心理諮商
    遊戲治療/藝術治療

    RSS 訂閱

  • 首頁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服務收費
    • 演講邀約
    • 晤談空間
    • 合作夥伴
    • 申訴管道
    • 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網站
  • 專業團隊
  • 諮商預約
  • 心寓文章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