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Yu
  • 首頁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服務收費
    • 演講邀約
    • 晤談空間
    • 合作夥伴
    • 申訴管道
    • 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網站
  • 專業團隊
  • 諮商預約
  • 心寓文章
  • ENGLISH

眼淚的用處:通過3本繪本,認識脆弱的力量

6/12/2025

0 評論

 
圖片
文|張雅舒  諮商心理師

有時想哭卻不想被大家看見,擔心展現脆弱的一面會受傷而假裝堅強
​

或許展現脆弱並不代表軟弱,還會發現脆弱當中強大的力量...
  「我不想哭,卻還是流下了眼淚。」眼前的人用手去擦,卻發現無論怎麼擦,眼淚總是會再流出來。淚水像小小的珍珠,溢出了他的視線,視線忽然變得模糊,就像走進一團迷霧裡,什麼也看不清。他開始覺得有些頭昏腦脹,胸口鬱塞,呼吸也開始急促起來。壓抑不住的眼淚讓他感到有些難為情,像是有人發現了他的脆弱,同時也怕打擾了別人的世界。「沒有關係的」我注視著他,輕聲地說道。因為眼淚代表著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那是他唯一能表達的脆弱情感。
​

  很多人以為脆弱就是軟弱,等於把感受也視為軟弱,然而脆弱的定義包括「可能受傷」與「易受攻擊或傷害」,而軟弱指的是「無法承受攻擊或傷害。」
其實當我們不清楚自己脆弱的地方時,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換句話說,軟弱往往是源自於缺乏脆弱的力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承認脆弱,也就是承認我們所面對的風險,事實上大幅提升了我們維持心理健康的可能性。因為當我們越是了解自己的脆弱與限制,越是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與壓力狀態,建立自我照顧與保護的機制。相反地,若是以為自己完全不會受脆弱情緒影響,反而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心理困擾。當我們習慣性地忽視或壓抑自己的脆弱,假裝不受情緒影響,就無法給自己足夠的支持與理解。這些未經處理的情感,最終會以我們未曾預料的方式表現出來。

  《脆弱的力量》一書作者Brené Brown給脆弱的定義,是一種極其不確定、沒有把握又充滿冒險的感覺,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衝擊。她認為這種脆弱的體驗,與「愛」的感受極為相似。當我們愛一個人時,情感便無所遁形,一旦毫無保留地投入,也就更容易受到傷害。但你能想像終其一生沒有愛過,甚至未曾感受過愛的力量嗎?
換句話說,若我們渴望找回生活中那些必要的情感,重燃那份熱情與使命感,我們便必須學會擁抱並投入自己的脆弱。
  有些時候,我們害怕,如果再繼續哭下去,會被自己的情緒淹沒,世界也會泛濫成災。就像《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裡的角色所焦慮的那樣,但是他竟然發現,大家都會哭,老師、足球選手、超級英雄、恐龍,甚至連石頭也會哭。原來想哭不過是人之常情,再說如果不哭,青蛙可能會爆炸,河流或許會乾枯,人也可能會變得冷漠,了無生氣。眼淚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語言,跨越了文化與環境的限制。眼淚不再只是悲傷的象徵,而是擁有某種連結彼此的力量。
圖片
  
  這份脆弱情感的釋放,有時候也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掉進坑裡的鱷魚克洛克》故事裡,鱷魚克洛克掉進坑裡,動物們想方設法救援卻徒勞無功,直到他選擇放棄掙扎,嚎啕大哭起來。哭著哭著,隨著坑裡的水位升高,鱷魚克洛克也漂浮到了地面,脫離了原先的困境。這不僅是對眼淚功能的隱喻,也在告訴著我們,
放下掙扎、允許自己脆弱,反而可能帶來自由與解脫。
圖片
  
​  而《我的眼淚果醬》則更進一步讓我們看到,
眼淚不僅是用來釋放情感的工具,還可以是創造與分享的媒介。故事裡的主角法蘭克總是孤零零的,他回到家,低頭朝著鍋子一直哭。他倒入一些糖,攪拌均勻,接著煮沸,等到眼淚都煮熟了,整鍋放涼,變成了眼淚果醬。法蘭克將眼淚果醬跟朋友分享,他們一起分享了果醬,還有眼淚的滋味。法蘭克透過將眼淚製作為果醬,不僅為自己帶來了一絲安慰,也將這份情感的轉化與朋友分享。這不僅是個療癒的歷程,更是一個情感連結的過程。
圖片
  可能小時候,你也曾這樣想,等到長大我們就不會感到脆弱了。於是吞下眼淚,穿上盔甲,學會情感抽離,甚至學會冷漠。但等到長大,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你會發現,生命本來就是脆弱的,成長的過程,也是學會接納脆弱的過程。你無法選擇逃避脆弱,生活中總有那些不確定、冒險和情緒的衝擊。要是想成為自己希望的模樣,就必須放下盔甲,卸下武器,學會接受那一部分脆弱的自己。只有當我們接受脆弱,才能更自由、更真實地與自己、與他人連結。

  如果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就先允許自己感受吧! 去感受所有的情緒,允許自己去體驗所有,想哭也沒有關係。因為眼淚有很多用處,我們的脆弱也是。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脆弱,而這些對脆弱的認識,正是讓我們可以全心投入生活、關係和愛的關鍵力量。



​參考資料:
  1. 布朗,布芮尼(Brown, B.)著,洪慧芳譯(2013)。脆弱的力量:勇敢面對不完美的自己(Daring Greatly)。台北市:馬可孛
​      
羅文化。
  2. 林斯特,艾娃(Lindström, E.)著,陳靜芳譯(2024)。我的眼淚果醬(Alla går iväg)。台北市:小麥田。
  3. 羅培茲,阿蘇爾(López, A.)著,葉淑吟譯(2025)。掉進坑裡的鱷魚克洛克(Croco)。台北市:大塊文化。  
  4. 沃拉,諾耶蜜(Vola, N.)著,海狗房東譯(2022)。
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If You Cry Like a Fountain)。台北市:小山丘。
圖片
預約諮商
作者/
張雅舒 諮商心理師

現任   心寓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經歷   
伊甸活泉之家諮商心理師、臺北市藝術統合教育發展研究會師資
​專長   兒童遊戲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青少年心理治療、家長親職諮  詢、失落與創傷議題、自我探索與整合
0 評論

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


發表回覆。

    作者

    心寓心理師群

    文章時間

    六月 2025
    五月 2025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七月 2024
    六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類別

    全部
    人際關係
    伴侶關係
    家庭互動/親子關係
    自我探索
    認識心理諮商
    遊戲治療/藝術治療

    RSS 訂閱

  • 首頁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服務收費
    • 演講邀約
    • 晤談空間
    • 合作夥伴
    • 申訴管道
    • 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網站
  • 專業團隊
  • 諮商預約
  • 心寓文章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