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Yu
  • 首頁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服務收費
    • 演講邀約
    • 晤談空間
    • 合作夥伴
    • 申訴管道
    • 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網站
  • 專業團隊
  • 諮商預約
  • 心寓文章
  • ENGLISH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為什麼別人總是那麼厲害又活得精彩?

7/8/2023

0 評論

 
圖片
文|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好書推薦: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

情緒大爆炸,人際多煩惱,未來好迷茫……

就算厭世氛圍環繞,你依然有能力看見生活的美好!
為什麼別人總是那麼厲害又活得精彩?
​        你有網路成癮嗎?一天會花多少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呢?我要先大大方方承認,我有,我根本就是秒回王,有事沒事就在滑手機。我很清楚這很沒意義,也並不覺得自己是想獲取什麼資訊,就只是不喜歡有紅色未讀的提醒,很想把它按掉。認真算下來,我真的耗費超多時間在上面,朋友甚至笑我不是在睡覺就是在滑社群媒體。儘管如此,我依然可以去很多單位分享網路成癮的議題,畢竟,接納自己是很重要的一步嘛(笑)~至少,我該做的事情都有做,只可惜還不是時間管理大師,無法有更厲害的產出。
你今天FOMO了嗎?
        厭世代裡,同樣有非常多人沉迷在社群網站中,一部分可能跟我一樣,因為無聊和小小焦慮(面對困難的工作,想藉手機拖延一下);也有一部分,是害怕錯過了什麼訊息、害怕被遺忘。他們一方面擔心自己沒在社群上分享有趣的限時動態,就會和人斷了連結,一方面也害怕自己沒注意到別人分享什麼,會錯過或沒參與到什麼重要時刻,心理學家稱這現象為「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從大型聚會到小型對話,甚至是限動,簡單來說就是我全都要知道,以致被大量訊息淹沒,失去了自己的時間,焦慮與害怕的指數一直居高不下。
以下整理一些可能和FOMO有關係的言行,來自我對自己和一些年輕朋友的觀察:
​
  • #看到別人的生活比我精彩,我會很焦慮。
  • #朋友們聚集玩樂卻沒有邀請我,我會很害怕和生氣。
  • #當發現有人封鎖或者沒有追蹤我,我會不知所措。
  • #我很想知道朋友們都在做些什麼,並透過各種方法取得資訊。
  • #我很想跟上大家的話題與潮流。
  • #每天花很多時間看大家在社群媒體上的發文。
  • #如果不能和大家約會,我會很懊惱。
  • #我很喜歡發限動,還會去看有誰看了我的限動。
  • #無論上班或休假,我都會注意朋友們的社群狀況。
  • #如果沒有手機、或手機沒有網路沒有電,我就會想趕快回家。
  • #我會看很多的社群媒體來做決策,像是股票交易。
        當你的每一個決定都受到朋友、環境、社群媒體的影響,你就不全然是你了,你已經把自己的控制權交了出去。其實這種焦慮,本質來自我們對自己有許多的不相信,也沒有學習怎麼好好照顧自己,才會讓我們在這資訊流通快速便捷的網路時代中,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安全感。特別是近年來,投資成為熱門的社群話題,你的情緒可能隨著某位分析師的貼文和相關討論開始起舞,害怕自己沒有跟上這波漲勢,或者沒來得及獲利了結,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只能說現代人成也網路、敗也網路,FOMO就這樣成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比較來的,不是你的
        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是大家都期望的事情,既然大家都在追求,那不免俗的就會有個模範出現,大至明星周杰倫、富商郭台銘,小至你的好閨密和親戚家小孩,如果你剛好在這條主流的路上,三十歲左右新婚小夫妻,工作領個兩個半月的年終獎金,時常帶著家人吃大餐打卡,過年期間總是出國度假,完全符合令人羨慕的生活,雖然你其實依然覺得薪水不夠花,但在很多單身族的眼裡,就夠令人羨慕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在追求的東西都來自於比較,我們想有個符合社會期待的「正確」人生,看起來才會很成功、很幸福,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是,比較是永遠比不完,總有人比我們好,久而久之,我們只顧著去追逐別人擁有的,而忘了自己真心想要的。
​        請試著停下比較的想法,先探索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吧!當你抓住了自己真心看中的東西時,再怎麼比較,也不會讓你覺得不足。你會發現,我很好、你很好、大家都好,這樣就夠了。足夠的安全感,讓我們更有能力去追求,不是追求大家覺得對的、好的,而是追求你所探索出來的美好。

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滿愛比較,向上比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向下比又害怕被人追上,那麼你可以試著做幾件事—--
  • #把自己比較的對象寫出來。
  • #將這些對象分門別類(明星,前輩、有錢人、有家庭的人、有自信的人、熟悉的人、網路世界的人……)。
  • #寫下對這些人的羨慕、嫉妒、恨,從中找出你是否在害怕些什麼?
  • #如果可以支取他們身上的一些東西,你想要的是什麼?(粉專人數、身材姣好、受歡迎、冠軍獎杯)
  • #想想他們可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跟辛苦。
  • #把那些你想要的東西設為目標,並想想可能會經歷哪些痛苦與艱辛。
  • #回頭看看自己的過往故事,當我們羨慕著別人時,自身是否也曾經歷過他人不知道的艱辛,有著被他人羨慕  的部分。
  • #給自己一些時間活出自己的美好,因著愛而行動,而非因著恐懼而行動。
        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部分,每個人的生命故事也都有不同的影響力。因為人的獨特性,讓我們對世界有了不同的眼光,與其為了嫉妒而停下腳步聲悶氣,不如大方承認自己的羨慕,跟著邁開腳步去成長。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去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就算現在的你可能覺得自己好像還不夠格,但當你越給予,你越會發現到自己的力量。
成也網路,敗也網路
​        幾年前,美國的網路上流行起一首作者不明的小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我覺得對於比較心態和FOMO問題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回應,摘譯如下與大家分享: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了三個小時,
但這並沒有讓加州時間變得比較慢。
有人二十二歲大學畢業,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二十五歲當上CEO,五十歲就去世了。
也有人五十歲才當上CEO,一路活到九十歲。
有人還正單身,也有人已經結婚。
歐巴馬五十五歲卸任退休,川普七十歲才剛上任。
世上每個人本就在自己的時區裡過活。
​
身邊有些人好像走在你的前面,有些似乎走在你的後面。
但每個人都只是跑在自己的賽道上,在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裡。
不用嫉妒他們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之中,你也一樣!
人生的學問就在於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吧。
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說起來,我真的很享受有網路的世界,它讓我們可以快速更新各樣資訊,學習很多新東西,讓教育變得更有趣,甚至還可以是賺錢的工具。先前滑著FB看到一篇文章,寫著「二十大台灣人氣心理師」,我就想點進去看一看,沒想到看到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嚇一跳的同時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哇,原來我是個可以被叫出名字的人呀!以前讀書時期對心理師的印象,總覺得要保持點神祕,到了真實環境才發現,你需要讓人們知道你,才會有工作找上門,自我的行銷和經營越來越重要了。
        我並沒有很努力經營自己的粉專,通常是想分享什麼就分享什麼,意外地成了有點網紅型的心理師,甚至接到了一些業配。我常和朋友開玩笑,原來不是只有美女網紅可以業配,胖胖心理師也可以!但不得不說,粉絲的讚和觸及,多少會對我的心理帶來影響,有時候也會看到別的心理師那麼棒,而對自己的生涯有些許焦慮。
        網路就是這樣,帶來了那麼多好處與便利,也默默帶來了各樣的問題,特別在孩子青少年階段,父母們但凡看到談網路成癮的書和講座,都急著想了解,想幫孩子「離開苦海」(雖然很多時候大家自己也樂在其中)。也許是因為,親子關係中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太抽象,網路議題只是最容易被看見的代罪羔羊,家長們紛紛把各種問題怪罪於孩子使用網路,逃避面對真正的問題,正如同孩子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困難,進到網路世界尋找連結和愛。只是網路世界仍有著其他危險,霸凌、比較、言語攻擊等問題一樣會發生。
        有時候我還是會回想,沒有網路的時候我在幹嘛?國小時,下課寫完功課就跟同學去公園騎腳踏車,跟朋友出去玩時會一起看星空聊天,我們會動手製作很多有趣的小玩物,玩雜貨店賣的小遊戲,其實滿輕鬆愜意的。自從讀研究所開始有了我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後,生活習慣就發生了大轉變,我不再寫小紙條給同學,不再把有趣的文章寄送Email分享,不再因字數與費用問題而用心編輯簡訊……漸漸地,我也很少抬起頭來看這個世界了。
​        網路真的沒有不好,但沒有網路的生活也可以很好,如果你的世代從未經歷過沒有3C用品的年代,也許你可以刻意給自己一段不一樣的體驗。你會多了很多和自己相處的時間與空間,你會發現是世界沒有你不會完蛋,你沒有這麼容易消失在人們的心中,你會發現肩膀的重擔變輕了,你會看見平常沒看見的東西。也許,你也會有機會發現自己新的一面。

圖片
作者/​
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現任    
​
心寓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經歷    
​​乘風少年學園社工、小驢駒創意工作室遊戲化總監、中崙諮商所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podcast節目主持人
​諮商專長(族群或議題)
​
兒少遊戲輔導、教養諮詢、自我探索與成長、情緒與壓力調適、遊戲化企業訓練、桌遊應用創意激發、基督教牧諮商、LGBT多元性別族群相關議題
預約心理諮商
演講邀約
雅涵心理師粉絲專頁
0 評論

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


發表回覆。

    作者

    心寓心理師群

    文章時間

    六月 2025
    五月 2025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七月 2024
    六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類別

    全部
    人際關係
    伴侶關係
    家庭互動/親子關係
    自我探索
    認識心理諮商
    遊戲治療/藝術治療

    RSS 訂閱

  • 首頁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服務收費
    • 演講邀約
    • 晤談空間
    • 合作夥伴
    • 申訴管道
    • 其他心理相關資源網站
  • 專業團隊
  • 諮商預約
  • 心寓文章
  • ENGLISH